China
top 500 enterprises
2018-11-19
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,《東南商報》推出“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特刊”——《回眸四十年 逐夢新時代》,以寧波企業家自述親身經歷的表達方式,給大家帶來氣勢恢宏的40年寧波經濟發展史。下面,讓我們走近銀億集團董事長熊續強。
2018年11月16日《東南商報》B10/B11版
銀億是在一個很吉利的日子拿到工商營業執照的。
那一天是1994年8月18日。就在第二天,中央國家機關首次招考公務員——但當時已經是局級干部,而年齡不過38歲的熊續強,決定不做一輩子公務員,徹底告別體制。
也是在1994年,寧波首次利用世界銀行貸款,對原寬僅2米到10米的藥行街、柳汀街進行大規模拓寬改造。寧波城市建設的號角,由此吹響。
寧波從此少了一名年富力強的官員,卻多了一匹與疾速的城市化相伴馳騁的房地產“黑馬”。
這匹“黑馬”沒有一直沉溺于樓市的富貴鄉。從車間技術員開始做起、工齡比改革開放還長的熊續強,駕馭著這匹“黑馬”,重新躍入他熟悉的制造業領域,并在今天將銀億鍛造成了寧波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。
初生的銀億,不過兩三個人,在蒼松路上租了兩間辦公室、從隔壁單位借拉了條電話線設了部分機就開張了。
盡管寧波的城市建設號角當時已經吹響,但房地產的黃金時代,遠未到來。
前一年,中央踩下了剎車,開始緊縮銀根、尋求宏觀經濟“軟著陸”。海南的房地產泡沫應聲破滅,95%的房地產企業倒閉,遍地爛尾樓。
在銀億誕生的1994年,中國經濟依然在經歷劇烈的陣痛,當年通脹率創紀錄地高達24.1%。也是在1994年,柳汀街上、月湖旁邊的華僑飯店開建,卻在四年之后成為了寧波當時最知名的爛尾樓之一。
現在回頭看,新生的銀億能夠頑強地活下來并一直發展到今天,很不容易。當時,全寧波有460多家房產公司,今天還在的,不超過10家了。
在成立之后到迎來1998年福利分房取消、中國房地產業開啟黃金時代之前的這四年里,銀億總共只開發了3個樓盤。最早的一個是環城西路上的“國際經貿園”,然后是南苑飯店后面的“生活新境”、海關對面的“世紀長春”。
1998年之后,隨著月湖區域的拆遷改造,寧波迎來新一輪的城市建設。天一廣場、老外灘、和義大道、琴橋、慶豐橋、長豐橋、鄞州中心區、東部新城、鎮海新城等,都是在之后的10年間陸續開建的。
銀億不是寧波最早的房產公司,但在1998年后的10年間,銀億把握住了城市化的歷史機遇,快速發展成了寧波做得最大、最知名的本土房地產企業之一。
1998—2008年,銀億收購、改造了一批爛尾樓——包括把爛了七八年的華僑飯店改建成了今天的華僑豪生大酒店,把原來的“金豐廣場”改造成了現在銀億總部所在的外灘大廈,以及原市府大院對面的世紀廣場等。銀億也因此被戲稱是寧波的“爛尾樓改造專家”。
銀億更創造了寧波樓盤內的很多個第一。像鼓樓的“世紀城”,是寧波第一個人車分流的住宅小區,當時旁邊房子每平方米才賣兩三千元,銀億卻賣到了4000多元,轟動一時;有段時間,但凡市里有原建設部的領導來參觀寧波的樓盤,必到“世紀城”。像“外灘花園”,是寧波第一個每平方米售價超過萬元的住宅樓盤,被評為“2004年中國10大新地標建筑”……
這10年里,銀億做了幾十個項目,類型從住宅、寫字樓到商業廣場、酒店、高端城市綜合體,開發區域也從寧波擴大到了上海、南京、南昌、沈陽等全國近十個城市。特別是2000年以后的那幾年,公司的銷售收入和利稅等主要經濟指標,每年都保持著30%以上的增速。
2008年,銀億實現銷售收入過百億元,跨入了百億元企業行列。
應該說,正是通過這十年在房地產領域的深耕,銀億逐步積累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優勢、管理優勢、企業文化優勢和人才隊伍優勢,企業實力快速壯大,為以后的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。
1998年房改后,雖然中間有2004年的一次樓市調控帶來的一點小波動,寧波房地產市場整體上呈現的是一種成交量一路走高、房價單邊上揚的狀態。這種狀態,在2007年達到了頂峰——那一年,幾乎每一個樓盤開盤都像今年上半年那樣被一搶而空。然后就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,樓市迎來房改后第一次比較深度的調整。
而在樓市見頂和下滑之前,銀億已經開始了跳出房地產、切入實業領域的轉型。
2006年前后,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,煤、鋼鐵、有色金屬等資源類工業逐漸成為國內蓬勃發展的產業。銀億由此作出戰略調整的重要決定,準備把握住“工業化”的歷史機遇期,在繼續發展房地產業的基礎上,向資源類工業進軍。
2007年起,銀億集團開始正式實施把資源類工業作為第二支柱產業的戰略。
隨后的幾年里,一會兒北上山西一會兒南下廣西,又跑菲律賓、跑印尼,銀億在國內外找煤、鎳、鈷、鋁礬土……四處拓展礦產資源。最終在廣西建成了當時國內第二大的鎳冶煉公司,在山西布局完成了能源板塊。2010年,銀億第一次躋身中國500強企業。
房地產這塊業務也做了件大事,就是在2011年成功借殼上市,走出了銀億資產證券化的第一步。
不過,從2011年起,寧波房地產市場開始新一輪調控,此后長達四年多的時間里,整個市場遲遲走不出低迷狀態。其間,中國經濟于2013年后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;2015年,國家提出制造強國戰略,高端制造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期。
銀億決定進一步轉型。
2016年,銀億花了120多億巨資,收購了三家國外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——美國ARC、日本艾禮富和比利時邦奇。在全球汽車零部件細分市場上,這三家公司各自的產品都排在前三位。
銀億看中的是它們有核心技術,護城河足夠深。按照以往經驗,國內沒有什么技術含量的相對低端的東西,你會做,要不了兩三年人家也會來做,然后就是價格戰、粗制濫造。
銀億切入高端制造業,希望的是能脫穎而出,而不是最終泯然眾人。
從銀億股份的年報可以看出,這次大手筆的收購,讓銀億的主營業務徹底轉了向。
2016年,銀億股份的房產銷售占公司的整體比重為70%,汽車零部件收入占比為僅為18%。2017年,公司來自房產銷售的收入占比將至30%不到,而來自汽車零部件的營收達到80.73億元,已占到公司總營收的近64%。
與做房產面對的是千萬個個人購房者完全不同,主營業務調整后的銀億,現在的客戶是法國、印度、馬來西亞、美國等國家的汽車整車企業。
在成功切入傳統汽車的核心零部件高端制造后,銀億也順勢切入了新興的電動汽車、無人駕駛等領域的新材料、新能源配套鏈條。目前,銀億已經是國內“唯二”能夠生產主要用于動車、電動汽車的高端硅鋼的廠家,另一家是合并后的寶武鋼。同時,也布局了電動汽車電池材料以及上游的鈷礦,還和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合作落地投產了石墨烯重防腐涂料項目……
以前,很多寧波人住的是銀億建的房子。而以后,銀億的產品可能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寧波人開的汽車里面。
銀億轉型實業,有一部分源于我的實業情結。對于辦實業,我有自己的心得,更有產業報國的夙愿。
我從1975年就參加工作了,工齡比改革開放還長。我做過車間技術員,焊接、鉗工、刨床、銑床,樣樣都會。
1979年,改革開放伊始,那年我23歲,被任命為國企余姚農藥廠的副廠長。廠長空缺,我主持廠里的全面工作。
在農藥廠的兩年間,大家稱我是“包工隊長”。我曾經三天三夜不睡覺、吃住在廠里,抓技術改造、新產品研發。為提高工人的生產積極性,我千方百計地增加工人的加班待遇。當時,廠長是沒權力發加班費的,要發的話需要先向縣經委打報告、再報縣財政局批,而且一名工人全年的加班費不能超過他一個月的工資;但廠長有權發夜餐費——一年就365天,而我批出的夜餐費天數,卻多達五、六百天!
如此干了兩年,余姚農藥廠排進了浙江省經濟效益200強,名列199位。
之后我被安排去大學學習,然后調入市委機關。在被調往當時的鄉鎮企業局做了四年領導后,我接到了一項特殊任務。
上世紀90年代初,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后,中國經濟熱火朝天。寧波開始啟動國企減虧、扭虧工作。
1991年11月,市委指派3名干部下到三家重要國企,我就是其中之一。我被派到寧波罐頭食品廠任一把手,并向市委立下軍令狀,如果兩年內不能讓廠子扭虧為盈,愿意就地免職。
寧波罐頭食品廠那時候有職工4000多人,里面職工學校、職工醫院一應俱全。廠派出所歸市局直管,有兩支手槍。廠里的武裝部甚至還有兩挺輕機槍、幾十支沖鋒槍和步槍。
廠子大是大,廠長卻換了好幾任,每年要虧損三四千萬元。我接手時,工廠已陷入資不抵債、生產停頓的境地。
而在我上任一年后,這家老國企產生了500萬元的利潤、1000多萬美元的出口創匯。當時,寧波一個縣的出口創匯一般就兩三百萬美元。寧波罐頭食品廠那一年的創匯額,占到了全市的將近1/5。
我還記得,1993年全省國企扭虧轉盈的現場會就放在寧波罐頭食品廠開。同年2月11日,市政府下發了一份《關于表彰在減虧扭虧工作中貢獻突出的企業經營者的通知》,我是其中唯一的一等獎獲得者。
從參加工作到執掌大型國企,再到近不惑之年時告別體制、創立銀億,這40多年來,我值得自夸的一點是,自己以及身邊的伙伴一直都在非常努力地工作著。
1994年年底,銀億吃年夜飯,包括我在內,總共就5名員工。這5個人,今天都還在銀億工作。
24年來,銀億經歷了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、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,也經歷了2004年、2005年的樓市調控,經歷了2011年—2015年長達五年的寧波樓市低迷期。
銀億都挺過來了,并且如鳳凰浴火重生,每一次危機過后都變得更加強大。
以房產為主業時候,銀億的員工總數不過1000多名,年銷售額百億元。2017年,已經以汽車核心零部件制造為主業的銀億集團,全球員工約1.6萬名,銷售收入783億元,列中國企業500強第215位、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61位。
自成立以來,這24年間,銀億已累計上繳稅收150多億元,僅最近10年,銀億累計對外慈善捐贈超過2.3億元。
2018年,中國經濟內外部環境復雜多變,對中國的民營企業來說更是特別不尋常的一年。銀億今天遇到的困難,實話說,前所未有。
目前,銀億正在加快處理低效資產,剝離非主營業務,調整產業結構以謀劃新的發展之路。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超千億元,利稅超百億。
半年之后再回頭看今天的銀億,也許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進博會上所講的那句話:“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,而不是一個小池塘。大海有風平浪靜之時,也有風狂雨驟之時。沒有風狂雨驟,那就不是大海了。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,但不能掀翻大海。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,大海依舊在那兒!”
銀億依舊會在那兒!
記者手記:
2008年改革開放30周年時候,我也采訪過熊續強。那是當時才跑了四年房產線的青嫩的我,第一次見到名動寧波房產界的這位大佬。
那次采訪迄今依然深刻的印象,是他穿著一雙布鞋,很溫和地笑著告訴我,他每天都會走路一個多小時到公司。
這次采訪熊續強,他還是腳蹬一雙布鞋。
腦子里忽然就跳出了蘇東坡的這句詞:“莫聽穿林打葉聲,何妨吟嘯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?一蓑煙雨任平生。”
江湖傳言頻仍。眼前的熊續強,衣著樸素,言語平和。
孔子說,四十不惑,六十耳順。
年屆不惑時候,熊續強毅然決然告別體制下了海,創立銀億。當的是不惑之舉。
今天,熊續強已過耳順之年。而耳順,是不管聽到什么言語,遇到什么坎坷曲折,都不會激動、氣餒、悲傷、退縮了。
《東南商報》記者程旭輝采寫